0.3 核心概念速查
看文档时遇到不懂的名词,直接复制丢给 ChatGPT / DeepSeek / 豆包,要求「用我能懂的方式解释」。
使用方法:
- 第一次看: 快速浏览,有个印象
- 开发时遇到: 回来查这个速查表
- 每个概念都有类比,帮助理解
- 标注了「必懂」和「可选」,优先看必懂的
开发工具类 (必懂)
1. 终端 (Terminal / 命令行) ⭐
类比: 终端就像给电脑发「指令短信」
- 普通用户: 点击图标打开软件 (用鼠标)
- 开发者: 在终端输入命令 (用键盘)
就像微信可以点击按钮也可以发指令,终端是「纯指令」版的操作方式。
在 Windows、Mac 系统出现之前,电脑都是命令行模式。为什么 AI 编程需要学了解这个呢,因为编程用到的各种工具,通过命令行执行效率是最高的,配套工具也非常完整。
在 AI 编程中的实际使用:
| 场景 | 命令示例 | 什么时候用 |
|---|---|---|
| 安装工具 | npm install | 第一次打开项目时 |
| 启动网站 | npm run dev | 每次想在浏览器预览时 |
| 查看报错 | (自动显示) | 网站出错时看红色文字 |
| 提交代码 | git add . | 保存代码到 GitHub 时 |
如何打开终端:
- 在 Cursor:
Control/Ctrl + ~或菜单 View → Terminal - Mac 系统: 打开「终端」App
- Windows: 打开「命令提示符」或「PowerShell」
新手常见困惑: 「为什么不能复制粘贴?」
- Mac 终端:
Cmd+C是复制,Cmd+V是粘贴 ✅ - Windows 终端: 右键粘贴 ✅
- 不要用
Ctrl+C在终端,这是「中断命令」的意思!
命令行必会操作:
| 操作 | 说明 | 示例 |
|---|---|---|
| 按回车 | 执行当前命令 | 输入 ls 后按回车 |
| Ctrl+C | 中断/停止当前命令 | 停止运行中的服务器 |
| ↑ / ↓ | 查看历史命令 | 按↑找到之前执行过的命令 |
| Tab | 自动补全 | 输入 cd Doc 按 Tab 自动补全为 cd Documents |
| Ctrl+L | 清屏 | 终端太乱时清空屏幕 |
最常用的命令:
# 查看当前目录下的文件
ls # Mac/Linux
dir # Windows
# 进入某个文件夹
cd 文件夹名 # 例如: cd my-project
cd .. # 返回上一级目录
cd ~ # 回到用户主目录
# 查看当前所在路径
pwd # Mac/Linux
cd # Windows (不带参数)
# 创建新文件夹
mkdir 文件夹名 # 例如: mkdir new-project
# 以管理员权限运行 (Mac/Linux)
sudo 命令 # 例如: sudo npm install -g pnpm
# 会提示输入密码,密码不显示,输完按回车新手提示:
- 命令输错了?按 Ctrl+C 取消,重新输入
- 不知道命令对不对?先问 AI:「这个命令是什么意思?」
- 终端卡住了?试试按 Ctrl+C 中断
想学习更多? 查看 命令行完整使用指南,包含 macOS 和 Windows 的详细命令教程。
2. 控制台 (Console) ⭐
类比: 控制台是网页的「体检报告」
- 用户看到: 漂亮的网页界面
- 开发者看到: 控制台里的运行日志和错误信息
就像医生看 X 光片,你看网页,开发者看控制台。
实际使用场景:
- 网页出错时: 打开控制台,看红色错误信息
- 调试功能: 查看「用户点击了什么」,「数据是否加载成功”
- 测试代码: 直接在控制台输入 JavaScript 试试效果
如何打开控制台:
- Mac:
Cmd + Option + J - Windows:
F12或Ctrl + Shift + J - 通用方法: 右键网页 → 「检查」 → 点击「Console”标签
新手必看: 控制台里的红色错误看不懂怎么办?
- 复制整段错误信息
- 粘贴给 AI,说「我遇到这个错误,怎么解决?”
- AI 会告诉你原因和修复方法
90%的错误都能这样解决!
3. IDE (集成开发环境) ⭐
全称: Integrate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
类比: IDE 是开发者的「瑞士军刀工作台”
- Word: 只能写文字
- Photoshop: 只能修图
- IDE: 写代码+运行+调试+Git..。全在一个软件里
就像厨房有烤箱、炉灶、水槽,IDE 集成了所有开发工具。
AI 时代常用的 IDE:
| IDE | 特点 | 推荐指数 |
|---|---|---|
| Cursor | AI 功能最强,多智能体协作 | ⭐⭐⭐⭐⭐ |
| Trae | 中文友好,适合国内用户 | ⭐⭐⭐⭐ |
| Windsurf | 新兴 AI IDE,界面简洁 | ⭐⭐⭐ |
| VS Code + Copilot | 传统 IDE+AI 插件 | ⭐⭐⭐ |
新手建议: 直接用 Cursor,学习曲线最平缓。
代码托管与部署 (必懂)
4. GitHub ⭐⭐
类比: GitHub 是代码的「iCloud + 朋友圈」
- iCloud 功能: 自动备份代码,换电脑也能继续开发
- 朋友圈功能: 展示你的项目,别人可以查看、点赞(Star)、评论(Issue)
核心价值: 不怕电脑坏了、U 盘丢了,代码永远在云端!
核心概念速查表:
| 术语 | 通俗解释 | 类比 |
|---|---|---|
| Repository (仓库) | 一个项目的文件夹 | 网盘里的一个文件夹 |
| Commit (提交) | 保存一个版本快照 | 游戏存档点 |
| Push (推送) | 上传到 GitHub 云端 | 上传文件到网盘 |
| Pull (拉取) | 从 GitHub 下载最新版本 | 从网盘下载文件 |
| Clone (克隆) | 完整复制一个项目到本地 | 下载整个文件夹 |
实际使用流程:
注册账号: https://github.com (用邮箱注册,免费)
5. Vercel / Netlify (部署平台) ⭐⭐
类比: Vercel 是「网站自动售货机」
- 你投入: GitHub 上的代码
- 它输出: 一个任何人都能访问的网址
传统方式: 需要租服务器、配置环境、上传文件 (很复杂) Vercel 方式: 连接 GitHub,点击「Deploy」,等 2 分钟 (超简单)
两大主流平台对比:
| 平台 | 优势 | 适合场景 |
|---|---|---|
| Vercel | 速度最快,Next.js 原生支持 | Next.js 项目 (首选) |
| Netlify | 界面友好,功能全面 | 静态网站、博客 |
免费额度:
- ✅ 无限网站托管
- ✅ 自动 HTTPS
- ✅ 全球 CDN 加速
- ✅ 自定义域名
注册: Vercel | Netlify (用 GitHub 账号登录)
6. 部署 (Deploy) ⭐
类比: 部署就是「把外卖装好,送到顾客手里」
- 本地代码: 厨房里的菜 (只有你能吃)
- 部署后: 外卖送达 (全世界都能访问)
关键: 部署前,网站只能在你电脑上跑,部署后有了公开网址!
完整部署流程:
验收标准:
- ✅ 手机和电脑都能打开
- ✅ 分享链接给朋友,他们也能看到
- ✅ 没有「localhost」字样 (有的话说明还没部署成功)
前端技术栈 (必懂)
7. 前端 vs 后端 ⭐⭐
类比: 开网店
| 角色 | 职责 | 对应技术 |
|---|---|---|
| 前端 | 店铺装修,顾客看到的界面 | HTML, CSS, JavaScript, React |
| 后端 | 仓库管理,处理订单,管账 | Node.js, Python, 数据库 |
举例:
- 你在淘宝看到的商品图片、按钮、动画 → 前端
- 点击「购买」后,扣库存、生成订单 → 后端
AI 编程时代的变化:
- 传统:前端、后端需要分开学,各学 1-2 年
- AI 时代:AI 帮你搞定前端 + 后端,你只需要描述需求
新手建议:先学前端(看得见摸得着),后端有需要再学。
8. React / Next.js ⭐⭐
类比: 搭乐高积木
- 传统 HTML: 每个零件都是自己捏的泥巴 (慢)
- React: 有现成的积木块,拼起来就行 (快)
- Next.js: React 的「豪华套装」,多了很多开箱即用的功能
举例:
- 做一个按钮: HTML 需要写 10 行,React 只需要 1 个组件
- 做 100 个按钮: 复制 React 组件,修改文字即可
关系图:
Next.js (最推荐,开箱即用)
↓ 基于
React (组件化思想)
↓ 基于
JavaScript (编程语言)
↓ 基于
HTML/CSS (基础)新手建议: 直接用 Next.js,不要从 HTML 开始学 (AI 时代不需要)
9. npm / 依赖包 ⭐
类比: npm 是「代码版的淘宝」
- 你的需求: 「我想要一个轮播图功能」
- npm: 有 100 个现成的轮播图库,选一个装上就能用
不用 npm: 自己从零写 2000 行代码
用 npm: 运行 npm install swiper,10 秒装好
核心命令:
| 命令 | 作用 | 什么时候用 |
|---|---|---|
npm install | 安装所有依赖包 | 第一次打开项目 / 别人给你代码时 |
npm install xxx | 安装特定的包 | 需要新功能时 (如图表、动画) |
npm run dev | 启动开发服务器 | 每次想预览网站时 |
npm run build | 构建生产版本 | 部署前,生成优化后的代码 |
package.json 是什么?
- 类比: 购物车清单
- 内容: 列出了这个项目需要哪些依赖包
- 作用: 运行
npm install时,npm 会根据这个清单下载所有东西
进阶概念 (可选,遇到再查)
10. API (接口) ⭐
类比: API 是「外卖平台的接口」
- 你(前端): 「我要一份宫保鸡丁」
- API: 把订单传给后厨
- 后厨(后端): 做菜,通过 API 送回来
关键: 你不需要知道厨房在哪、菜怎么做,只需要「下单」和「收餐」。
实际例子:
// 调用天气API获取今天天气
fetch('https://api.weather.com/today')
.then(response => response.json())
.then(data => {
console.log(data.temperature) // 显示温度
})常见 API 类型:
- OpenAI API: 调用 GPT 生成文本
- 支付 API: 处理付款 (Stripe, PayPal)
- 地图 API: 显示地图 (Google Maps)
11. 数据库 (Database) ⭐
类比: 数据库是「Excel 的专业版」
- Excel: 适合存几千条数据,手动查找
- 数据库: 能存几百万条,瞬间查询
举例:
- 网站的用户账号、密码 → 存在数据库
- 电商的订单记录 → 存在数据库
- 博客的文章内容 → 存在数据库
常见数据库:
| 类型 | 例子 | 特点 | 适合场景 |
|---|---|---|---|
| 关系型 | PostgreSQL, MySQL | 数据有明确关系,像 Excel 表格 | 用户系统、订单系统 |
| 非关系型 | MongoDB | 数据灵活,像 JSON | 日志、社交内容 |
| 轻量级 | SQLite | 单文件,不需要服务器 | 小项目、移动 App |
新手建议: 先不碰数据库,用免费的 BaaS 服务 (如 Supabase、Firebase)
12. 环境变量 (Environment Variables)
类比: 环境变量是「保险柜里的密码本」
- 不该公开: API 密钥、数据库密码
- 不同环境不同值: 开发环境用测试数据库,生产环境用真实数据库
为什么需要?
- ❌ 直接写在代码里 → 代码上传 GitHub 公开仓库,意味着密码泄露!
- ✅ 存在环境变量 → 代码可以公开,密码安全!
使用示例:
# .env.local 文件 (不上传到GitHub)
OPENAI_API_KEY=sk-abc123...
DATABASE_URL=postgresql://...// 代码里读取
const apiKey = process.env.OPENAI_API_KEY重要: .env.local 文件要加到 .gitignore,避免上传到 GitHub!
13. localhost / 127.0.0.1
类比: localhost 是「你电脑的内网地址」
- http://localhost:3000 : 只有你的电脑能访问
- https://xxx.vercel.app : 全世界都能访问
为什么开发时用 localhost?
- 速度快 (不需要上传)
- 方便调试 (改代码立即看到效果)
- 不影响线上网站
常见端口号:
| 端口 | 常见用途 |
|---|---|
:3000 | Next.js 默认端口 |
:5173 | Vite 默认端口 |
:8080 | 通用开发端口 |
什么时候看到 localhost?
- 运行
npm run dev后 - 终端会显示: 「Local: http://localhost:3000 」
- 在浏览器打开这个地址,就能看到你的网站
快速查询表
遇到这些情况,应该…
| 问题 | 解决方法 |
|---|---|
| 终端报错看不懂 | 复制完整错误 → 问 AI |
| 网站打不开 | 检查是否运行了 npm run dev |
| 改了代码没效果 | 刷新浏览器 (Cmd/Ctrl + Shift + R 强制刷新) |
npm install 很慢 | 换国内镜像源 (问 AI: 「如何配置 npm 淘宝镜像」) |
| 不知道某个文件是干嘛的 | 右键文件 → 问 AI: 「这个文件的作用是什么?」 |
记住: 这些概念不需要背!
- 第一次看: 快速浏览,有个印象
- 开发时遇到: 回来查这个速查表
- AI 帮你: 大部分情况下,告诉 AI「我是新手,用最简单的方式解释一下」,它会用你能懂的方式解释
学习顺序: 先用 → 再懂 → 最后深入。不要反过来!
下一节: 学习路径建议 - 选择适合你的学习节奏。